運動場塑膠跑道施工方案2精選doc塑膠跑道施工方案 一、塑膠跑道基礎施工方案: 施工流程:基礎開挖平整、夯實→600厚礫石墊層→防水層,接縫燙粘→150厚C25混凝土層→10厚混合型塑膠面層 1、基礎開挖平整、夯實 根據場地設計標高將基礎開挖,采用人工結合機械進行場地平整,采用20t振動壓路機進行場地碾壓。采用振動壓路機碾壓時,第一遍應不振動靜壓,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強振。 壓路機碾壓行駛速度開始時宜用慢速,最大速度不宜超過4km/h;碾壓時直線段由兩邊向中間,小半徑曲線段由內側向外側,縱向進退式進行;橫向接頭對振動壓路機一般重疊0.4~0.5m。應達到無漏壓、無死角,確保碾壓均勻,表面平整堅實,無明顯的輪跡,無軟彈和翻漿現象,排水良好,壓實度符合設計要求。 2、600mm厚礫石墊層 礫石墊層作為跑道結構層底層,兼起排水及保護跑道結構穩定的作用。礫石應具有一定的級配。CBR值不應小于80%。礫石最大粒徑不宜大于53mm。礫石中細長及扁平顆粒含量不超過20%,石粒的集料壓碎值不宜大于30%。施工時砂礫石應拌合均勻,并在最佳含水量下碾壓成形,壓實度不小于96%(重型擊實標準)。 當天然砂礫石滿足級配要求時,可直接使用,否則應調整集料組成。砂礫石墊層回彈模量不小于180MPa. 3、150mm厚C25混凝土層施工: 進行混凝土層的施工,混凝土采用C25商品混凝土。 ⑴基層準備 對基層的壓實度、平整度、高程、橫坡、寬度、軸向偏位、厚度等各項進行檢查。對于局部松散、不平整、開裂等缺陷必須進行處理。混凝土層攤鋪施工前應清理基層表面,并灑水潤濕。 ⑵模板安裝 安裝模板前,根據設計圖紙放樣定出田徑場中心線和邊線;模板宜采用鋼模,模板應當平直,拆裝方便,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且其高度與混凝土板厚相同。模板的拼接必須平順、密實。采用木模板時,板厚宜為2cm以上。嚴格控制模板的安裝質量,保證穩固、順直、平整,樁間無起伏。根據本工程特點,模板工程是混凝土成型施工質量的關鍵,因此要加強模板工程的管理。 a、首先要確保模板材料的質量和模板制作質量,周轉膠合模板要做成定型清水砼模板,裝拆時不準亂扔亂放,應碼放成堆。 b、支撐系統應確保尺寸準確、易裝易拆,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不致發生變形,模板拼縫嚴密,幾何尺寸準確。 c.澆筑砼前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進行全面檢查,認可合格后方可澆筑砼,砼澆筑過程中木工班派專人負責看護模板。 ⑶混凝土澆筑: 澆筑前的準備工作 ①對模板及其支架進行檢查,應確保標高、位置尺寸正確,強度、剛度、穩定性及嚴密性滿足要求;模板中的垃圾、泥土上的油污應加以清出;木模板應澆水濕潤,但不允許留有積水。 ②準備和檢查材料、機具等;注意天氣預報,不宜在雨雪天氣澆筑混凝土。 ③ 做好施工組織工作和技術、安全交底工作。 ⑷澆筑工作的要求: ①現場應有專人指揮卸料,使卸下的拌合物分成幾個分布均勻的小堆,以方便攤鋪。如果運到現場的拌合物有離析,應用鐵鍬翻拌均勻,但嚴禁再次加水。 ②混凝土應在初凝前澆筑,如已有初凝現象,則應再進行一次強力攪拌,才能入模;如混凝土在澆筑前有離析現象,須重新拌合后才能澆筑。 ③為保證混凝土的整體性,澆筑工作應連續工作。當必須間歇時,其間歇時間應盡可能縮短,并應在前面混凝土凝結之前,將后續混凝土澆筑完畢。間歇的最長時間應按所用水泥品種及混凝土條件確定,當超過時應留置施工縫。 ④拌合物攤鋪均勻后,采用平板振動器進行振搗成型。平板式振動器在混凝土表面全面振搗,每4m斷面應配備1塊振動板,縱橫方向各振搗一遍,振搗位置應重疊100-200mm。振動板在每一位置的振動時間以振動板底部和邊緣泛漿厚度3-5mm為限,并不宜少于15s。振動板應由2人拉起振搗和移位,注意不能過振。振搗過程中,應隨時對缺料的部位進行人工找平,多余的料應適當鏟除。人工找平時應使用同批拌合物,嚴禁使用純砂漿。應隨時檢查模板、拉桿、傳力桿的移位、變形、松動、露漿等情況,并及時糾正。 ⑤混凝土整體澆筑,分塊搗制,將混凝土搗實抹平后輕微拉毛;振動器移動間距及速度一定掌握好,振搗要密實,防止混凝土離析現象。水泥混凝土振搗應有交接制度,防止漏振和重振現象發生。 ⑥水泥混凝土澆筑好后,不可收成光面,略呈麻面,其平整度須達到98%以上。 ⑦當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25~30%時用切割機切割每間隔5-6米左右切一條切割縫,深30~50mm。 ⑸注意事項: a.考慮到塑膠面層施工問題,混凝土鋪筑完成后,應保持混凝土面層高度低于道牙30mm; b.混凝土鋪筑時,應控制好坡度,跑道直道段橫坡度為0.5%,彎道的向心坡度以頂點0.8%向東西側遞減至0.5%。 ⑹ C25水泥基礎的養生: 混凝土面層鋪筑完成后應立即開始養生。混凝土面層宜使用麻袋保濕養生,并及時灑水,保持水泥混凝土表面始終處于潮濕狀態,并由此確定每天的灑水遍數。在雨季或養生用水充足的情況下,可采用濕法養生,在混凝土表面全面覆蓋保濕養生膜、土工氈、土工布、麻袋、草袋或草簾等,并每天均勻灑水數次,使覆蓋物底部始終保持潮濕狀態。 一般養生天數宜為15天,高溫天不宜少于10天,常溫天不宜少于15天(低溫天應適當延長),混凝土養生初期嚴禁人、畜、車輛通行,在達到設計強度40%后,行人方可通行。 二、混合型塑膠面層施工方法: 基礎達到要求后,進行塑膠面層的攤鋪。為增強塑膠面層與基礎的黏接性、更好的控制場地的坡度、平整度,確保鋪設的質量,我公司采用二次分層施工的工序進行鋪設。整個場地塑膠面層的鋪設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塑膠跑道、輔助區和半圓區嚴格按國家標準GB/T14833-93的要求進行施工。 根據本工程實際情況,塑膠攤鋪遵循“先里后外“的施工工序,先做兩半圓球盟會官方網入口,再做跑道,后做輔助區。 (一)、塑膠面層鋪設前的施工準備 (1)、測量放樣、確定施工范圍 施工隊進場后,用經過校準后的經緯儀對運動場的位置進行放樣,復測場地的水準點及標高,確定運動場的塑膠鋪裝施工范圍。 (2)、基礎層的復驗及找平 按照場地設計要求和塑膠鋪設工藝對場地基礎的要求,對該場地基礎進行復核,包括測量場地平整度、坡度是否符合室外運動場的規定,同時在鋪設塑膠面層之前,基礎必須有足夠的保養期。 檢測基礎層的平整度采用3m直尺檢測基礎層的最大凹陷程度。3m直尺的尺長精度為±3mm,尺的底面平直無缺陷,0-25mm塞尺,塞尺精度為±1mm。 將3m直尺輕放于任何相鄰兩點之間,用塞尺測量最大局部凹陷不超過3mm,即為合格點。每100㎡內測量不少于5個測量點數。合格點數與總測量點數之比即為平整度合格率。合格率應不低于85% 。 基礎若有油漬,脆化處或凸處應鏟除或磨除,凹處用同種材料進行補平,若是裂縫應用材料填補,若裂縫較細小時應加寬加深后再填補。 基礎補平后,清除施工面的灰層和雜物,用水將基礎沖洗干凈,使基礎表面無油、無灰、干燥,才能進行塑膠面層的施工。 (3)、測量地面含水率 晴天時用透明膠布以膠帶貼膠布四周于地面,待4小時后觀察,若透明膠布內有結露現象則不可施工,或以濕度測定儀檢查含水率低于8%以下方可施工。 (4)、測量空氣濕度 用通風干濕表測量空氣濕度,空氣濕度應≤85%,方能施工。 (5)、施工材料、施工設備準備 塑膠半成品材料,按照所報材料計劃一次性發往施工現場,出發和接收材料前均應清點材料的品種及數量,材料包裝若有破損,應及時處理以免浪費,由于原料的化學特性,塑膠材料包裝桶一律側倒放,防止進水,現場材料員和質檢員嚴格對接收的材料進行檢驗,如有不合格材料,立即返回,不得接收使用。 檢測了解鋪設現場的溫度和濕度,在鋪設施工現場采用三夾板進行小試,檢驗材料比例是否嚴格按配比進行混合的。工程所用材料分別按批號排序,然后取樣根據現場環境條件分別進行成膠試驗以及拉絲成膠試驗。如果發現某批材料成膠速度過慢,則調節催化劑的用量來調節成膠速度。 提前檢查塑膠鋪設所需的機械設備,使投入的機械設備能按需要進行正常運轉,及時進行保養。 (6)、塑膠鋪設前的施工注意要點 根據塑膠跑道施工工藝的要求,施工時溫度要在10℃以上、干燥、低風條件下施工,雨前24小時不可以施工,確保工程質量。故施工現場派專人隨時了解氣象信息,保證施工前24小時做好氣象調查,制定施工作息時間,做好相應的準備,保證工程施工順利進行,保質按期完成。 施工時突發停電,攪拌桶中材料還未攪拌均勻,必須作廢料處理不得使用。施工用的原材料,顆粒、膠水等經監理見證隨機抽樣,須經過相關部門進行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合格后方可使用。 聚氨酯A、B組分配比為1:4,黑膠粒配比不超過總量的25%,面層顆粒采用EPDM膠粒,粒徑為3-5mm。 (二)、攤鋪塑膠底層 在塑膠底層攤鋪前, 用專用膠水在瀝青混凝土基礎上均勻的涂刷一遍,以增強基礎與塑膠面層的粘接性。 (1)、底層施工流程 攪料(T-301AB料膠水、催化劑、黑顆粒)→攤鋪、刮平、修邊、包邊→常溫固化、檢測補平。 底膠攤鋪前,為保證區分不同顏色的部位和已鋪完面層的干凈,測量員在與施工部位連接處四周,用5cm寬的透明膠帶紙在塑膠面層邊上貼好,待塑膠面層施工完后,立即將膠帶紙小心的清除。施工前現場作好樣板供學校參考,確定材料顏色后方可進行施工。 (2)、攪料 選料: 嚴格按照公司技術部下發的工藝配方進行配比,配比系數為T-301AB膠水10.5kg/㎡,黑顆粒3kg/㎡。 攪拌:開始攪料前,在材料攪拌場所鋪設膠布或塑料布,避免玷污地面,損壞施工品質及影響環境清潔。攪拌桶的容量應是攪拌量的 1.5-2倍,使用前攪拌桶保持干燥及清潔。攪料人員將材料按比例倒入攪拌桶中混合,材料倒入攪拌桶時,應向桶中央直接倒入,切勿沿著桶邊倒入,以免附著桶邊的材料無法充分攪拌。材料如附于桶邊或不慎粘附地方應隨時以刮刀刮干凈。將倒入攪拌桶中的料用專業攪拌機攪拌均勻后,加入適量的催化劑再進行攪拌,最后按比例加入黑顆粒攪拌均勻。注:加料的時候必須邊攪拌邊均勻緩慢的加入需添加的原料,避免破壞已攪拌均勻混合料的內部組成結構,以保證在塑膠攤鋪過程中不因此而起泡、出現局部色差,影響工程質量。混合料進行攪拌時,一定要攪拌均勻,保證各種材料能充分反應,每次拌料應保證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才能保證合成后塑膠面層無氣泡、裂痕現象,接縫平整,無明顯痕跡,表面色澤均勻、耐久、均勻一致。運料工倒料時,應將容器內余料刮除干凈,才能保證每次倒入的預聚體等混合材料,比例符合要求及材料不會浪費損失。 (3)、攤鋪、刮平、修邊、包邊 鋪設基層之前根據場地驗收測量數據,對于基礎過于凹陷的部位,用適量的膠料找平;如有加厚區,也要先用膠料鋪設,與其周邊找平。按照圖紙測量分道,放好施工線,用粘有膠帶紙的膠條框好要鋪設的場地。基層鋪設控制厚度為12mm,膠料攤鋪過程中,刮膠人員及時對露底、凹處進行補膠,凸起的部位刮平,并保證邊緣平整;消泡人員要不停地消泡,直至無泡為止,膠內如有雜物要及時清除,確保膠面干凈,無刮痕。同時,塑膠底層鋪裝時,在塑膠面層與內環溝、田賽設施的銜接處等接觸邊進行包邊處理,以免因時間過長,水份及其他雜物進入塑膠層內,從而保證整個場地的質量,提高場地的使用壽命。 (4)、標準養護、檢測補平 塑膠底層鋪設完后,進入到常溫養護固化階段,養護期間表面不得放置任何東西,一定要保持表面的干凈、干燥,不得有行人或是機動車輛在上面行走。通常需要24小時才能固化。當塑膠表面站人沒有任何痕跡后,可視為底膠已經完全固化。底膠固化后,底膠固化后,采用沖水的辦法檢測場地的平整度,若積水較深部位,應作好標記,待水干后馬上用膠料進行補平;若局位發現顏色有明顯的偏差,并且有小氣泡,則膠料攪拌不均勻,作好標記,立即割除不合格部位,用同種符合要求的膠料進行補平;達到要求后,方可進行面膠的鋪設。 (三)、混合型塑膠面層鋪裝 面層采用新工藝(機械噴面)這一新工藝的采用使混合型塑膠進入了一個改革時代,完全解決了傳統的混合型塑膠容易脫粒、有色差的問題,加強了與底層的粘結力。 攪料(單組份膠水、EPDM顆粒、色漿、催化劑)、運料、喂料→噴涂面膠層→修邊、包邊→固化。 施工作業面先里后外程序,先做兩半圓,再做跑道,最后做輔助區。施工前現場作好樣板供學校參考,確定材料顏色后方可進行施工。 (1)、攪料、運料、喂料 攪料人員將膠水、EPDM顆粒、色漿按一定比例倒入攪拌桶中混合,配比系數為:T-301AB膠水2.5kg/㎡,EPDM顆粒2kg/㎡,色漿0.15kg/㎡。材料倒入攪拌桶時,應向桶中央直接倒入,切勿沿著桶邊倒入,以免附著桶邊的材料無法充分攪拌。將倒入攪拌桶中的料用專業攪拌機均勻攪拌1分鐘后,加入適量的催化劑再進行攪拌,催化劑的用量根據氣溫適當調整。注:加料的時候必須邊攪拌邊均勻緩慢的加入需添加的原料,避免破壞已攪拌均勻混合料的內部組成結構,以保證在塑膠攤鋪過程中不因此而出現局部色差,影響工程質量。混合料進行攪拌時,一定要攪拌均勻,保證各種材料能充分反應,每次拌料應保證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才能保證合成后塑膠面層接縫平整,無明顯痕跡,表面色澤均勻、耐久、均勻一致。混合料攪拌好后,運料工立即將攪拌好的混合料運至噴涂機部位,在現場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倒入噴涂機進行噴涂。 (2)、噴涂面膠層 塑膠面層要先做色板以供業主選擇,面層色彩要鮮艷、統一、無斑痕、不眩目,不造成相關比賽項目混亂。采用噴涂機正、反、正向分三次進行噴涂,噴撒落點90度為宜,形如雨點下落,一次性噴撒料應充足。用噴涂機進行膠料噴涂時,每一組膠料的銜接要準確、整齊,盡量縮短每一組膠料的間隔時間,使成膠速度均勻一致。面層噴涂厚度控制為3mm。同時,塑膠面層鋪裝時,在塑膠面層與四周等接觸邊進行包邊處理,以免因時間過長,水份及其他雜物進入塑膠層內,從而保證整個場地的質量,提高場地的使用壽命。 (3)、修邊、包邊 塑膠面層鋪設時,在塑膠面層與四周等接觸邊進行包邊處理,以免因時間過長,水份及其他雜物進入塑膠層內,從而保證整個場地的質量,提高場地的使用壽命。 (4)、常溫固化 根據施工時氣溫的高低決定固化時間,通常固化時間為12-24小時
原創力文檔創建于2008年,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分享給其他用戶(可下載、閱讀),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所有。原創力文檔是網絡服務平臺方,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發鏈接和相關訴求至 電線) ,上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