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農村孩子站上更高舞臺還沒來得及回復,抑制不住興奮的李亞軒就打來視頻電話,這通從迪拜比賽現場的越洋電話里,師徒倆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
其實二人已經很久沒有見面了,李亞軒早已離開了張國棟從教的河北省大名縣西店中學進入河北省體工大隊,現在經常代表河北省乃至國家參加比賽。但在一起三年多的學習和訓練經歷讓這層師生關系增添了更多溫情,如今二人更是情同父女,無話不說。
2013年,剛從大學畢業的張國棟成為一名特崗教師,被分配到西店中學任教。這所農村初中位于縣城西北角,距城區20多公里。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留在當地上學的孩子中留守兒童占比較高,還有許多孩子面臨著父母離異等困境。
張國棟自小生活在城市,童年時期的成長環境與這里截然不同。在日常教學中他發現,由于缺少家長陪伴和親情滋潤,有的孩子在性格和與人交往等方面明顯出現了問題。
作為一名體育運動專業的畢業生,張國棟深知運動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因而他任教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為他們開齊開足開好體育課,他想“用運動滋養和療愈每個孩子的心靈”。
“張國棟有比較扎實的學科背景和專業技能,他的到來彌補了我校長期以來體育教師不足的短板。”西店中學校長辛波表示。
在學校球盟會,張國棟利用有限的條件,就地取材,把體育課程游戲化、生活化,激發興趣,他的體育課因此很受孩子歡迎。在運動產生的多巴胺的刺激下,孩子們也變得越來越自信、快樂、從容,許多孩子從此不再自卑,慢慢樂于與其他同學交往了。
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張國棟發現西店中學的孩子特別熱愛運動,而且很能吃苦。他萌生了一個想法:把對體育運動有較高興趣的學生組織起來,通過辦比賽、排名次讓一部分學生從體育中獲得成就感,以激勵更多學生喜歡上運動,進而能夠幸福學習生活。這一想法很快就得到了校長辛波的支持。張國棟迅速組建起一支田徑隊,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孩子開展體育訓練。
“選擇中長跑項目作為田徑隊的主要訓練科目,主要原因是投入成本低?!睆垏鴹澔貞浧甬斈觊_展體育訓練時的情景表示,那時農村學校條件十分有限,“別說塑膠跑道、輔助訓練裝備,孩子們連訓練時的服裝和跑鞋都沒有,只有遍地瓦礫和碎磚塊的土操場。”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沒有跑道,張國棟便帶領學生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平整了土操場,規劃出一條170多米的平坦跑道;沒有訓練輔助設備,他們就把廢舊汽車輪胎用繩子串起來當作“訓練阻力帶”,把水泥石塊裹住當“杠鈴”;下雨后土跑道無法使用,他就帶孩子到村邊鄉村公路訓練;沒有訓練服,張國棟就自掏腰包采買……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西店中學田徑隊就在當年的大名縣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嶄露頭角。張國棟帶領的三名隊員斬獲2枚銀牌和1枚銅牌,2016年他們更是包攬了這屆運動會女子個人項目的全部金牌。張國棟帶領孩子們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西店中學也成為大名縣體育特色優質學校。
“西店中學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國家特崗教師計劃的支持,更是張國棟在偏遠農村學校一直堅守的結果。”大名縣教體局局長胡志杰說。
2017年,西店中學加掛“大名一中西店校區”校牌,由大名一中派駐優秀體育教師與張國棟搭班子,這一舉措大大加強了該校體育教學的師資力量。
同年,李亞軒來到西店中學就讀。很快,天賦異稟的她就被張國棟慧眼識珠,招入校田徑隊。對于這個好苗子,張國棟絲毫不敢懈怠,他帶領教學團隊針對李亞軒的身體條件制訂了詳細、科學的訓練計劃?!耙欢◤姸鹊挠柧毷潜匾?,但比訓練量更重要的是及時觀察和捕捉到孩子情緒的變化,在學習和訓練中更加關注孩子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他們面對現實找準定位并樹立正確價值觀。”張國棟還認為,只有引領孩子持續獲得成功體驗,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對生活的熱愛。
隨著越來越多學生在縣級運動會上獲獎,張國棟和校長辛波也在思考如何為他們創造更好的出路。他們決定一邊充分利用政策,為當地高中輸送體育特長生;另一方面也嘗試著讓孩子走向更高級別的賽場,通過體育運動改寫命運。
2018年開始,西店中學田徑隊的小將們陸續開始參加省級乃至全國性的田徑賽事,李亞軒、郭文蕊、趙雪晴、郭家麗等學生相繼拿下多個省級和國家級賽事冠軍。李亞軒逐漸成長為國家級運動健將,郭家麗成為國家一級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