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體育用品業發展現狀及發展研究[摘要]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從事體育用品業的企業約為20000~25000個,發達的制造業除了極大地滿足了我國體育事業和全民健身所需的器材外,還為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體育品牌進行著加工業務。本文通過對我國體育用品業現狀的研究評述,并對體育用品市場的趨勢做出判斷。
體育用品產業作為一項朝陽產業,也是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之一,已成為推動一個國家乃至于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增長點。加入WTO后我國體育用品產業以200億美元的保有量高居全球前幾位,而且每年還以超過15%的速度遞增,在2004年底,我國體育用品消費已超過1500億元。但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的這種大而不強,以加工貿易為主,主要為外商加工、貼牌生產,體育用品出口缺少自己的品牌的現實,使我們不得不關注它在未來發展中的問題。
目前,我國已經擁有全球65%以上的體育用品生產份額。近年來,我國體育用品出口一直保持著20%以上的增長幅度。以2003年為例,體育用品出口總額78.20億美元,占我國外貿出口總額的1.78%,從出口市場結構看,我國各種體育用品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運動鞋就出口到173個國家和地區,運動服出口到138個國家和地區。可以說,我國體育用品的貿易在世界體育用品的貿易中只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已是名副其實的體育用品制造大國。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從事體育用品業的企業約為20000~25000家,而占世界體育用品銷售額三分之一的美國,其體育用品生產廠家也僅為1400家左右。從數量上看我國的體育用品生產企業的數量是相當龐大的,但從單個企業規模上看,相當一部分“企業”也就是“家庭作坊”,按嚴格意義上講,不能算作真正的企業。即使我國年銷量最大的李寧公司,和阿迪與耐克相比也有著巨大的差距,耐克與阿迪分別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21%和15%,可以說數量眾多的小企業構成了我國體育用品制造業的主體。
隨著分工的專業化,我國體育用品制造業大都選擇來料加工,貼牌生產等生產方式。這些方式簡單,僅依靠我國廉價的勞動力和豐富的資源條件就可以完成。“2003年,我國體育用品出口一般貿易只占到出口總額的38.18%,加工貿易占56.80%,其他貿易占5.02%”我國出口的體育用品中很少以自己的品牌出口,多數是貼牌生產,即使以自己的品牌出口的產品,多數是低擋產品,并且是出口到不發達國家和地區。目前,世界各國著名體育用品公司大都在我國設有工廠,我國的很多企業以接受這些企業的定單維持生存。
目前我國多數體育用品制造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比較低,研發能力不強,高素質的科研、營銷、管理人才匱乏。多年來從事貼牌生產的經歷使我國很多企業停留在原始的生產水平上,廉價的勞動力成為他們獲取利益的主要因素,他們沒有更多的精力從事高級的生產活動,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另外,企業的規模也對研發水平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他們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技術創新,生產缺乏后勁。即使出口再多的產品,也只能賺取少量的加工費。世界不少行業確實在向我國轉移,但只是生產的轉移,不是利潤的轉移。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體育用品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與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相對應,我國體育用品制造企業的區域集中性也非常明顯。大部分的企業集中在廣東、福建、江蘇、浙江、上海5省(市),其集中度超過了85%。另外,從體育用品的種類上看也呈現出一些區域性,運動鞋主要集中在福建省的晉江、廣東省的東莞、浙江省的慈溪、江蘇省的昆山;運動服主要集中在福建省的石獅、廣東省的中山、浙江省的海寧;體育器材主要集中在浙江省的富陽、蒼南、江蘇省的江都、泰州,河北省的滄州;籃、排、足三大球用品主要集中在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的奉化、富陽和福建的長泰、永林等。
WTO作為世界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組織,在經濟全球一體化和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的今天,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該組織成員國的貿易量占了全球貿易總額的90%以上,我國已于2001年正式加入WTO,加入WTO后,對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的機遇主要有:人世關稅稅率的降低,可用最低的價格,大批引進國際新型材料,降低采購成本;我國消費者可以花同樣的錢獲得最高科技含量的產品;也為我國體育用品企業創造更多更寶貴的學習機會,使其積蓄技術力量和管理經驗,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以便更好的與國際接軌,振興民族品牌,逐步擴大市場份額。
加入WTO對我國體育用品產業帶來的主要挑戰有:現有的市場法則不僅難以適應目前的市場運作需求,而且與國際市場慣例、法規相差很遠,難以適應與國際市場信息的競爭,更談不上有效的法律保護。同時,國產體育用品在標準、技術、質量成本同,以及規模效益和管理經驗理念與國外同行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加之我國體育用品起步較晚,經營規模分散,企業間技術和信息封閉,合作化程度低,勞動密集型產品重復生產嚴重,規模經濟基礎較差,沒有真正形成大批經得起國際市場風浪考驗的民族品牌,就整個行業而言,仍屬于需要政府在一定時期給予保護的幼稚行業。
2004年底我國有在校小學生1.12億人,普通中學生8695萬人,中等專業學校554萬人,普通高校本專科學生1333.5萬人,研究生82萬人,本專科學生419.8萬人,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2774.5萬人,加上各種政府機構、各類企業其他在職人員等,上述人群形成一個超過3億的龐大的體育用品消費主體。隨著社會發展,國家在教育、健身方面的投資將大幅增加,體育用品市場的潛力也將不斷增加。
我國體育用品聯合會作為我國體育用品業的行業組織,成立于1993年。成立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在我國體育用品業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市場早已從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激烈的市場競爭期待著市場游戲規則的不斷更新和適應,企業期待著行業組織為他們指出方向。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在鞏固國內市場的同時,中國企業必將進入國際市場,在這個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問題,其中一些問題,僅靠企業是難以解決的。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行,這不僅是全國人民的喜事,更是中國體育用品業難得的市場機遇。但是在怎么抓住這個機遇上,企業也向行業組織伸出求援之手。這是這種種需求,期待著體育用品聯合會在行業領導和企業服務上“到位”,也促使聯合會進行思考。
在防范我國體育用品制造業所面臨的風險時,就要從培養企業的核心能力入手,簡單地說就是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制度創新就是通過調整和改革企業的產權制度、經營制度和管理制度球盟會網頁登錄入口,使企業內部各要素合理配置,并發揮最大的效能;管理創新是在企業的微觀框架內創造一種新的更有效的資源整合方式,包括企業文化創新、戰略管理創新、組織結構創新、營銷管理創新等。三者的創新使企業從技術手段到管理方式、從微觀制度到宏觀戰略都得徹底的變革,必將促進核心能力的提高。
企業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因此,企業要保持冷靜的心態,要注意執行的理性。當企業作好長期規劃,樹立品牌目標時,要通過理性的執行來完成這一目標,首先,要注意在貼牌過程中的學習,特別是容易學習的質量管理和企業管理方面,為企業的發展作好管理的基礎。其次,要注意做自己的東西,堅定科學的、動態的執行策略。最后,要設法超越自身能力的邊界,在產品研發設計和營銷管理上力求突破。
根據我國體育用品制造業的區域優勢,加強企業內部的交流與合作,建立產業集群內產品開發、市場開發中心和信息平臺。整合內部資源,建立一個開發的資源服務系統,彌補與市場接觸不足的空白。產業群內不能只是單純的強調數量,還應該強調部分企業的整體規模,規模較大的企業應該依靠自己整體實力的優勢,并購其他體育用品制造企業,作好本體企業與并購企業之間的各種銜接與磨合。另外,企業還應該注意與國際知名企業的合作,注意在高層次上的合作,特別是市場開拓和技術研發方面,要充分享受合作企業應該獲得的利益和成果。
總之, 當前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產品和管理都還很不成熟,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只有借鑒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經驗和方法,我國的體育用品產業才可以加快發展,走向世界。
[2]席玉寶劉應 金濤:我國體育用品出口狀況分析[J].體育科學,2005,25(12):22-27
[3]楊再惠:提高我國體育用品業國家競爭力的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2005,25(8):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