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會官方app下載馬拉松經濟跑進縣城:品牌營銷的流量池如果說泡泡瑪特是Z世代的社交貨幣,那么“跑馬”就是中年人的信仰。在2025年4月20日的“上海半程馬拉松”中,1.5萬名跑者在賽道上揮灑汗水。張寧寧(化名)一路上細數著她看到的冠名品牌,浦發銀行、都樂、阿迪達斯等大牌紛紛涌現。賽事的完賽包、飲料、能量膠等物品上都印有品牌LOGO,成為了品牌營銷的流量場。
根據北馬官網的數據,2025年“北京半程馬拉松”的贊助商多達17家。4月20日這一天,幾乎成為了國內馬拉松賽事最繁忙的日子,近50場賽事在全國各地開跑,其中縣城賽事占比達到33.3%。這使人不禁思考,為什么這么多品牌都紛紛聚焦于馬拉松賽事?
中國田徑協會正在控制馬拉松賽事的數量,縣域政府則需提升辦賽質量,同時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策劃具有差異化的賽事。廣州體育學院的教授曾文莉表示,馬拉松賽事在發展的同時,也需要規范化,讓這項運動發揮更大的價值。
馬拉松賽事的經濟效益不容小覷。以于女士為例,她在國內參與馬拉松賽事已有十年之久。她回憶道,最初參與賽事時并不需要抽簽,而如今,馬拉松的報名人數屢創新高。《2024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顯示,2024年國內全路跑賽事總規模達704.86萬人次,其中完賽人群達到119.10萬人,均為近5年來的新高。
2025年,金標賽事“上海半馬”的報名人數超過11萬人,較去年同期增長了近30%。而“2025北京馬拉松”的報名人數也近17萬人。這些數據表明,馬拉松賽事的受歡迎程度在不斷上升,尤其是高級別賽事的參與人數更是呈現出井噴式增長。
曝光度帶來的價值不可忽視。運動品牌特步在2022年提出了“世界級中國跑鞋”的戰略定位,并在2023年開始贊助馬拉松賽事,全年累計贊助了24場賽事。其財報顯示,2023年特步鞋履收入達81.72億元,其中跑鞋業務貢獻57%的營收,增長了5.3%球盟會官方app下載。這樣的成功案例讓更多品牌看到了馬拉松賽事的潛力。
不僅是運動品牌,贊助馬拉松的品牌已擴展至食品飲料、金融保險、互聯網等多個領域。贊助商合作的方式多種多樣,層級也各不相同。在一些縣級中小型馬拉松賽事中,冠名費用在50萬到100萬元之間,而一線城市的頭部賽事冠名商價格則高出10至20倍,達到千萬元級別。
然而,盡管贊助商數量眾多,但品牌對中小型賽事的贊助熱情并不高,部分賽事的招商仍面臨困難,導致贊助投入的兩極分化現象明顯。對此,賽事組織者和專家都認為,深度融入當地特色是避免同質化的重要舉措。
縣域馬拉松賽事的影響力不僅限于經濟效益,舉辦馬拉松賽事可以讓當地的農產品、文化等被更多人看到。胡靜雯作為一名長期研究路跑賽事經濟的學者表示,馬拉松的破圈效應讓舉辦城市在社交媒體上得到曝光,這不僅能帶來流量經濟,還能吸引外地游客消費。
數據顯示,2025年“延安馬拉松”吸引外省跑者占比約30%,直接帶動經濟效益超2100萬元,而“無錫馬拉松”中,外地跑者占比高達84.2%,直接帶動消費達到5.05億元。即使是“桂林半程馬拉松”,外地跑者占比也超過82.62%,賽事直接經濟貢獻達0.89億元。
隨著中外網友的交流愈發頻繁,體育旅游經濟也將迎來小高峰。縣域馬拉松賽事將有可能成為“直通世界”的橋梁。中國田徑協會在控制賽事數量的同時,也希望通過規范化提升馬拉松賽事的整體價值,推動馬拉松經濟的發展。
在這場全場景品牌盛宴中,馬拉松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更成為了連接人們、品牌和城市的紐帶。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這一行列,未來的馬拉松賽事將更加豐富多彩,也必將為各地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