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半被炸毀您所不知道的江灣體育場的那些事”的一部分。當時國民政府剛成立,準備大力發展上海,為了和租界的繁榮相抗衡,在東北角的楊浦,規劃了7000畝的土地來建設新的市中心球盟會體育。
1935年10月,體育場建成后,氣勢恢宏,包括運動場,體育館及游泳池,規模之大,獨步遠東,被稱為“遠東第一大體育場”。
而背井離鄉的東北籍運動員劉長春,更是在運動會上以10.7秒的百米成績創了全國紀錄,而這一紀錄竟保持了25年,無人可破,一直到1958年,才被新中國的運動員梁建勛打破。
可惜好景不長,1937年,日軍的全面侵華戰爭就開始了,而剛建成不久的江灣體育場也在空襲中部分損毀。
其實,江灣體育場在抗戰空襲中受到的傷害不算太大,比起1946年12月的大爆炸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1946年12月,那時候抗戰已經勝利。江灣體育場其時被聯合后勤總司令部當作了軍械庫來使用,儲藏。
“聲震全市,無法撲救,任其延燒,至八日中午始告熄滅。運動場尚存一半:東西司令臺皆全部炸毀,南看臺被炸成缺口,北看臺完整無恙。至于體育館及游泳池則均幸免,可謂不幸中之大幸。然損失之巨,已難以估計矣。”
這次大爆炸后,體育場基本廢棄,一直到1954年,新中國成立后,才出資193萬重新整修,并更名為“江灣體育場”。
江灣體育場整修完工后,時任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長陳毅,欣然親筆題名,后鐫刻于西司令臺正中門樓上方,字體金光閃閃,直至今日。
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各類國際、國內賽事在江灣體育場先后成功舉辦,后來,這里又成為專業運動隊和青少年運動隊的訓練基地。
1983年9月,更是作為了第五屆全運會的主會場。這是1949年后首次在首都以外城市舉辦的全運會。
1986年的首屆馬拉松比賽,1993年的第一屆東亞運動會足球比賽,以及1995年的“足協杯”和甲B比賽都是在這里舉行。
當年上海申花隊叱咤風云時,江灣體育場旁邊有一幢三層樓的建筑,便是原來老申花的訓練基地。上海申花隊在1995年一舉奪冠、聲名大振之前,范志毅、成耀東、吳承瑛……等球員在這里訓練、生活了將近10年。
近年來,江灣體育場又被修繕,改建成了國內首個體育休閑公園,并且承辦了世界極限運動相關的賽事,成為了極限運動的新地標。
PS:您和江灣體育場有過什么樣的親密接觸嗎?有過什么樣難忘的往事嗎?歡迎在評論區進行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