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會體育膠州市市場監管局幫促塑膠跑道產業轉型升級據膠州市市場監管局摸底調研,目前膠州市共有塑膠跑道生產、鋪裝企業217家,2018年行業納稅總額過億元,占據了山東省塑膠跑道產業的半壁江山。
產業起步初期,由于塑膠跑道當時的相關執行標準在行業內不受重視,執行情況一般,各家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施工條件參差不齊,有的企業僅是七八個人的小作坊,主要采用劣質的黑色塑膠顆粒作為原料進行生產,執行標準不統一,產品質量沒有保障,不僅阻礙了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而且對生產地和使用單位的環境均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塑膠跑道企業一直是各級監管部門的檢查重點。
近幾年,部分地方傳出當地學校存在“異味跑道、異味操場”的報道。在這種情況下,膠州市市場監管局進一步加大了對塑膠跑道企業監督檢查力度,眾多企業因產品質量不過關被處罰,部分生產條件不達標的企業被關停。標準不高,質量粗放,膠州市的塑膠跑道產業集群路在何方?
膠州市市場監管局在到企業調研的過程中,了解到塑膠跑道產業面臨的困境和企業實行轉型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化過程中遇到的發展瓶頸,在積極與業內有識之士進行廣泛交流的基礎上,達成了如下共識:提升塑膠跑道產業整體的質量水平,促進企業由粗放型的生產轉型成規范化生產,必須從原材料、鋪裝過程和驗收等方面對企業進行約束。標準通常是產業發展的秩序和規則,一項關鍵標準往往充當著某個領域、一定時期內底層設計的作用,因此研究制定一系列覆蓋從原材料、生產施工到驗收檢驗整個過程的標準來規范整個行業的生產經營勢在必行,而哪家企業在標準制定過程中處于引領地位就將在之后的行業競爭中占得先機。
在這種情況下,膠州市市場監管局主動推動青島科興教育裝備有限公司、青島海晶體育產業有限公司等企業,與山東省質檢院進行合作,實施“借船出海”、“借梯上樓”,充分利用科研機構的研究條件和實驗能力等方面的優勢,與企業的生產經驗相結合,牽頭開始標準研制,并于2017年、2018年先后制定了《運動場地合成材料面層原材料使用規范》、《運動場地合成材料面層施工要求》和《體育用人造草面層檢驗驗收規范》等一系列山東省地方標準,其中五項標準由膠州市的生產企業主導制定。
一系列地方標準的制定,首先有力地規范了山東省塑膠跑道生產行業的市場秩序,淘汰了落后產能,維護了生產地和使用單位的環境安全和人身安全;其次進一步奠定了膠州市塑膠跑道企業在山東省同行業的領頭地位,為生產企業向檢驗驗收等服務領域延伸、實現市場經營多元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膠州市一舉成為成為全國知名的塑膠跑道生產基地。
2016年12月,由教育部牽頭立項,開始組織修訂國家標準《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GB 36246-2018),主要目的在有針對性地解決了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建設中存在的安全、環保、運動防護等突出問題,膠州市市場監管局標準科了解到該信息,結合全市“三進三促”、“親清營商”等活動,主動上門為企業牽線搭橋,最終促成膠州市的一家塑膠跑道生產企業參與了對該國家標準的修訂,并對有關指標的制定提出了意見。2018年5月該國家標準發布球盟會網頁登錄入口,并于2018年11月份正式開始實施。此項國家標準對校園塑膠跑道建設中可能產生的18種有害物質的限定做出了規定,并按照家裝標準對建成后的跑道揮發性有機物限量做出了限定,更重要的是將原來的國家推薦標準升級為強制標準意味著標準實施以后所有不符合標準的塑膠跑道將不得鋪設。膠州市的塑膠跑道企業的此次參與,一方面代表了生產企業,尤其是膠州市的生產企業發出了聲音,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另一方面由于企業在參與國家標準,以及地方標準的制修訂過程中做到了提前升級、提前布局,把握到了行業發展的動向,所以在面對新的國家強制標準實施帶來的浪潮時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占得先機,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在膠州市塑膠跑道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標準化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避免了整個區域產業遭遇滅頂之災,反而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的提檔發展,展現出“點石成金”的魔力。當前,各個生產領域都處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企業如何在這股浪潮中脫穎而出,如何驅動地區產業在這場“大洗牌”中形成綜合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力,是擺在企業和各級政府面前新的挑戰和機遇,標準在此次膠州市塑膠跑道產業轉型發展過程中展現出的巨大魔力,為應對這些挑戰和機遇打開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