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會點燃體育用品業增長新引擎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全民健身意識的顯著提升、消費場景的豐富多元,我國已經成為全球規模較大的體育消費市場,未來體育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發展動能和潛力不容小覷。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板塊之一,體育用品業同樣面臨著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主席李樺表示,面臨發展的時代機遇、技術機遇和市場機遇,在改革發展的大浪潮中,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簡稱“聯合會”)積極發揮行業組織的專業屬性,在政府與市場之間,在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在不確定性與未來之間,架起了共享互通的橋梁。
《經濟》: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健康意識的顯著增強、消費觀念的不斷變化,內涵豐富的體育用品行業已經成為中國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十年來,中國體育用品行業取得了哪些顯著變化?
李樺:首先,體育用品行業總體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從國家統計局數據來看,2021年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業總規模為13572億元,增加值為3433億元,相比2020年增長9.2%。“十二五”以來,體育用品行業增加值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97%。但需要看到,波峰和波谷的跌宕起伏還是比較多的,既有政策賦能、資本注入、體育消費理念升級等諸多利好因素,也遭遇了新冠疫情、國際貿易沖突、資本寒冬等風險與沖擊。
在今年聯合會主辦的中國體育產業峰會上,我們也分享了體育用品行業外貿有關的數據。據海關總署數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體育用品及設備出口總額為176.69億美元,已超過2020年的158.12億美元,整體呈現平穩復蘇態勢。以足籃排三大球為例,今年上半年出口額達到3.77億美元,相較于2019年的2.25億美元,增幅達到67.9%,5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0.9%,跑步機今年上半年出口額約為4.17億美元,與2019年的3.21億美元相比,漲幅30.0%,5年復合增長率為5.39%。
必須予以高度肯定的是,在從業各方的攜手努力下,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整體發展基礎堅實,擁有非常強大的內生動能、發展定力與韌性,這也是我們行業的堅定信心的底氣所在。
其次,國內體育用品企業進入品牌化發展通道。長期以來,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體育用品生產和出口國之一,中國制造在全球體育用品產業鏈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隨著國內體育消費市場的飛速發展,體育用品行業的品牌意識逐步覺醒,不少國內體育品牌完成了從制造商向品牌商的“進化”,國內涌現大量自有品牌體育用品,有部分深耕細分領域的企業更是進入到全球品牌之列。
這十年間行業的品牌化建設成果,我們有目共睹:2018年初,李寧攜“悟道”和“中國李寧”主題的服裝、鞋子在紐約時裝周和巴黎時裝周舞臺上亮相并迅速贏得了消費者青睞,“中國李寧”開創體育國潮先河,享譽國內外;2020年年初,安踏執行董事鄭捷成為世界體育用品聯合會(WFSGI)聯合主席,這是第一次由中國人擔任此職,也預示著中國體育品牌在世界范圍內擁有了更高的線年國產運動品牌的整體營收突破了千億大關,中國運動鞋服市場占有率前三的品牌中,國貨占據兩席。
第三,細分領域表現強勁,未來增長空間較大。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較大的體育消費市場之一,面對過往兩年的復雜態勢,在體育用品消費規模和細分領域發展方面,也呈現較為強勢的增長態勢,其中2021年運動鞋零售額為2151億元,運動服零售額達到1567億元球盟會官網,健身器材行業完成營業收入478億元。伴隨疫情防控政策調整,體育賽事活動全面放開,全民健身回歸常態,體育相關消費呈現井噴式增長態勢。2023年春節假期的冰雪運動、五一假期的戶外運動,以及足球、籃球職業聯賽的火爆賽場,這些利好因素都將成為體育用品行業創造新高的核心動能。
未來,我國體育消費仍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一方面,“雙減”政策實施后,學生閑暇時間增加,根據聯合會的抽樣調研數據,超四成青少年增加了體育運動相關的消費,青少年體育不僅是家庭體育消費支出的重點,而且具備巨大的拉動效應。另一方面,體育市場正成為“她經濟”的新風口。調研顯示,在疫情引發的居家健身潮流中,女性成為消費主力軍,女性平均體育消費在疫情期間呈現爆發式增長,其中女性在購買健身卡、私教課程、運動App會員等方面的消費均有顯著提高。
當然也必須注意到,體育消費升級既有量的釋放,更有質的跨越升級,也希望從業各方能夠高度關注消費需求的新趨勢、新動向,共同迎接體育產業的“春天”。
最后,體育用品制造業正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再到山東半島和京津冀地區,體育制造業正在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進階。曾經,國內很多體育用品制造業集群是“低端制造業”的代名詞,出口的體育用品只能走低價路線,而近幾年聯合會在走訪調研時發現,多個體育用品集群開始設立了創新研發中心,引進創新人才,推動產品和生產線的革新換代,市場競爭能力不斷增強。
十年前的中國體博會上,體育用品智能化主要體現在跑步機加裝一個顯示屏。而現在的體博會,帶交互功能和體質監測功能的各類室內外智能健身器材、家用智能小器械琳瑯滿目,連運動地板、健身步道都有智慧功能,設計巧妙、科技含量高、體驗感強的體育用品不斷被創造出來,在國際國內市場流通,體育用品和裝備功能的升級換代讓消費者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和安全。
《經濟》:行業協會對于體育用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來說,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為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倡導者、引領者和實踐者,面對新時代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聯合會是如何以自身高質量發展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
李樺:一是錨定改革目標,釋放活力能量。為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更好搭建政府與市場、行業的橋梁紐帶,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自2017年起,以重塑組織屬性和價值、目標為指針,以組織體系變革和業務矩陣重構為突破口,進而激發組織潛力和動能,進行了改革發展創新和實踐,初步形成了和行業發展需求相匹配的組織體系、業務矩陣、服務能力,大力推動和引領我國體育產業不斷向高質量發展。
二是提升服務能力,夯實橋梁作用。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通過五年革新發展,發生重大變化,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五年來,聯合會會員由600多家增至1200多家,分支機構由7個增至14個,組織建設更加科學規范,聯合會的品牌價值以及號召力、服務力得到進一步增強;五年來,聯合會的工作內容和服務領域得到極大拓寬,從以組織展覽服務、會員招募和國際組織交流等為主,延伸至標準和認證、理論研究、行業調研統計與數據發布、信息和咨詢服務、行業宣傳推廣等眾多細分領域,為行業發展提供一體化助力;五年來,聯合會社會責任建設和公益性建設取得長足進展,通過成立公益基金、開展公益項目、進行公益性市場教育等,聯合會品牌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公益性色彩進一步凸顯;五年來,聯合會共計完成了國家標準11個、行業標準7個、團體標準19個的制定發布,極大推動了我國體育用品標準化進程,為體育用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五年來,中國體博會組織工作更加規范高效,平臺價值更加縱深、多元,成為服務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示范者和引領者;五年來,聯合會的橋梁作用更加鮮明。聯合會努力成為政府和市場的橋梁,努力成為溝通國內外市場,幫助中國體育用品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橋梁。
三是推動組織變革,重構業務矩陣。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根據各業務板塊發展需求,結合行業發展形勢需要,不斷充實聯合會秘書處職能,充分發揮其大腦作用,在此基礎上,廣泛建立各專業委員會,并引入科學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以實現組織的根深葉茂,增強專業能力和與行業的融合能力;為全方位服務行業和會員企業,打造一體化服務閉環,在以往會員服務、展覽服務基礎上,新增標準化、認證、信息服務和理論研究等工作平臺。通過五年的探索和實踐,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逐步形成了“一個生態、兩個驅動、三大工具、多個品牌項目”的戰略架構,即秘書處和專委會雙線并行的組織生態,中國體博會和標準化為企業從生產端到銷售端提供的雙重驅動力,信息、智庫和宣傳三大服務工具,中國體博會、中國體育產業峰會等引導行業發展的多個品牌項目。
為推進體育用品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在數字化浪潮下,聯合會于2021年底成立數字體育發展工作委員會(簡稱“數工委”),匯聚了多家從事數字體育相關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創新企業,致力于構建數字體育產業平臺、推動數字體育基礎建設、實現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聯合會、數工委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體育金融研究中心合作,共同編制發布《中國數字體育洞察報告》。報告首次對“數字體育”進行定義,并強調,體育科技具有廣闊發展前景,數字化是未來體育抓住新一代年輕人的契機與必經之路。
《經濟》: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把發展全民健身事業、開展群眾體育工作擺在更加重要位置,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在助力全民健身事業更高水平發展方面,聯合會取得了哪些積極成效?
李樺:2022年初,聯合會獲評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的“2017-2020年度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近年來,聯合會結合自身業務范圍及特點,積極主動作為,用一系列開拓性工作為全民健身事業的推進保駕護航——
自2017年起,聯合會根據全民健身工作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科學高效地組織與此相關的標準研制及宣貫培訓活動,涉及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老年人健身設施、智能健身場所等多方面,并持續推動上述標準在實際工作中的落地實施,同時以嚴謹的認證服務跟進標準的應用,直接推動了市場的規范、行業的進階。
聯合會還自2017年起,連續多年推動體博會組委會舉辦智能健身器材評選活動,吸引了眾多企業積極踴躍參與,為全民健身市場提供了一批可供競價采購的優質產品,助推全民健身器材設施向智能化、科技化發展。
此外,聯合會投資成立經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具有獨立法人資質的中體聯(北京)認證服務有限公司,為健身器材企業提供相關認證服務,從而強化企業質量管理,助力全民健身器材行業高質量發展。
聯合會近年來先后與全球知名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和清華大學五道口體育金融研究中心合作,連續4年編寫完成了《大眾運動行為和消費研究報告》《2021體育公園研究報告》等與全民健身工作相關的研究報告,從數據層面為政府、行業、企業的決策提供了有效參考。
聯合會自2013年起每年舉辦中國全民健身工作交流會(2023年為全民健身器材配建工作交流會),解讀全民健身相關政策,分享各地群眾體育工作優秀案例和成功經驗,關注全民健身的痛點和熱點問題,探索全民健身發展路徑,助力全民健身工作不斷發展。
作為聯合會的品牌項目,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簡稱“中國體博會”)一直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國際體育用品展會,同時也是全面展示中國全民健身新成就的良好平臺。
自2019年起,中國體博會響應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先后規劃了與全民健身相關的多個展覽板塊,吸引眾多企業參展,為全民健身器材的展示、貿易搭建了良好平臺。以中國體博會為產業導向,跨界科技在全民健身器材中的應用更加普及,企業也向服務業靠攏、開發系統化解決方案,各種創新產品及服務為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小區健身路徑、農民體育工程等運營方提供配套采購指導。此外,中國體博會還同期舉辦多項精彩紛呈的群眾性賽事活動,如健美大賽、乒乓球大決戰團體爭霸賽、中國跳繩運動嘉年華等,充分展示全民健身的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