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運動喝彩 給生活添彩體育賽事,大至全球性的奧運會,小至社區的居民比賽,都天然地具有跨界聯系、聚集資源、整合組織、推動體育發展等重要功能。人們常說,舉辦奧運會是一座城市的“禮”,表明這個城市在各個方面的成熟。顯而易見,體育賽事對城市發展的促進作用是立體多元且全面豐富的。
第一,體育賽事促進城市體育產業群同頻共振。體育賽事作為體育產業的核心產品,營銷賽事本身會帶來不菲的收入。比如,杭州亞運會的市場開發總收入超53億元。同時,體育賽事也會促進體育用品制造業、銷售業、體育設施業和體育服務業為一體的綜合業域的整體發展。此外,還會帶動餐飲、住宿、旅游等諸多產業受益。再如,大運會期間,成都住宿、餐飲業銷售收入分別增長57%和42.3%。而2023年“村超”舉辦期間,榕江累計吸引游客51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9.86億元。
第二,體育賽事助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公平競爭是體育運動的靈魂,既是體育實踐的底線也是紅線。體育運動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創造的一種高級文明活動,舉辦體育賽事也是一個動員民眾、振奮民心、集聚民氣的過程。籌備和舉辦體育賽事活動,可以對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扭轉發揮獨特作用。
第三,體育賽事檢驗城市治理能力。體育運動作為一種社會形態,是在滿足全社會不同群體的需要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體育就其本質而言具有開放性、跨界性、綜合性和整體性特征。這些特征在體育賽事中更加凸顯。舉辦體育賽事,必然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形成協同結構,使行政指令、市場機制、志愿服務三種機制形成良性互動,缺一不可。因此每舉辦一次體育賽事,都是對城市綜合治理能力的一次檢驗,也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最佳實踐。
第四,體育賽事涵養城市文化。現代體育運動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發展出的最具社會性的體育形態,它將個體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的規范規則緊密結合,從而自然地融入社會的方方面面。體育賽事作為體育運動的集結呈現,不僅為城市發展注入新鮮活力,還有助于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涵養獨具魅力的城市文化。
當前,各項體育賽事在我國各地密集舉辦。有些賽事已經舉辦多年,形成了品牌;還有一些賽事給當地帶來不少“流量”。如何延續體育賽事帶來的“流量”,是每個城市值得思考的問題。
首先,加強對體育場館的綜合利用。秉持“以人為本”原則,開放場館使其成為青少年日常課外體育活動的“第二課堂”、家長工作之余休閑消遣之地、締結親子聯動的獨特場域,實現體育場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輪驅動,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健康生活的需求。
其次,延續體育賽事的集體“社會記憶”。充分挖掘并延展傳達體育賽事理念的系列文創產品,可持續保持人們對體育賽事的集體“社會記憶”。例如球盟會網頁登錄入口,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從賽事期間的“一墩難求”,到后來“虎墩墩”“龍墩墩”的出現,就是對奧運記憶的延續。
最后,培育文體旅“同心圓”融合體。充分發揮體育賽事在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城市全面進步中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深度挖掘城市特色文化,積極培育以體育賽事為圓心、以城市文化為延展、以城市旅游為輻射的文體旅“同心圓”融合體。借助互聯網時代自媒體的傳播效能,讓游客成為體育賽事的報道者、城市文化的傳播者。